城隍神是城的保护神,在中国的 历史上,似乎所有的城隍庙都有自己的城隍神,民间则多称之为城隍爷。台州的城隍神为屈坦,屈坦又作屈惠坦,是三国孙吴时屈晃的儿子。屈  晃本汝南(今河南境内)人,仕于吴,孙权时官至尚书仆射。尚书仆射是尚书 台的副职.在三国时尚书台的权位极重,旧时品位最高的三公(丞相、御史大夫、太尉)则已成了空架子。由于孙权受人挑拨,对太子孙和起了疑心,不但将其幽禁起来,还有废立之意。对此,屈晃以为,废立太子会影响三国鼎立的局面,削弱孙吴自己,也不利于朝政,便率朝士将吏拼死极谏,且屡谏不止,弄得孙权怒起,将 其殿杖一百,斥还田里。大概从这时起,屈晃就来到台州寓居,但没有多久就离开了人世。后来孙和的儿子孙皓继位,他深感屈氏“志匡社稷,忠谏亡身”之德.遂封屈晃之子屈绪为东阳亭侯,屈干恭为立义都尉,屈绪后米 也一直做到了尚书仆射。而屈坦因远离朝廷,又无意仕途,仍奉其母终隐于台州。从此,台州屈氏渐成大姓,并且也是我们目前可知的台州现存诸姓中的第一古姓。      屈坦虽没有做过什么官。但旧志对他的叙述却不同 一般:“初,吴尚书屈晃妻梦与神遇,生子曰坦。有神变,能兴风雨。”如此看来,这屈坦与天神原本有些因缘关系。台州之所以奉屈坦为城隍神,除了他那天生神异和呼风唤雨的本领广传人口之外,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, 唐武德四年(621)设置台州时,当时的台州刺史即“以屈氏故居为州治”,也就是说,原来的屈氏古 宅一下子便成了台州首任行政长官的衙署。居人之宅,必当求人保护,只有奉以为神,其心乃安。这个衙署同样在大固山上。亦即城隍庙西边——今台州卫校内的永庆寺旧址。屈坦被祀为城隍神以后,据说十分的忠于 职守,凡遇台州境内水旱之灾,官民“祷祈多验”。故而到了五代吴越王时,已被累封至兴圣永安王。北宋初撤去封号,改和年间(111l—1118)因久逢大旱,“请雨立应”,知州范祖述上奏朝廷,赐庙额为“镇安”。南宋建炎 三年(1129)复封为显佑侯。次年宋高宗赵构避金兵逃至台州,同样受到这位城隍爷的“保护巡幸”,高宗又加封为通应显佑侯。绍兴八年(1138)又加“灵惠” 二字,乾道四年(1168)再加“昭贶”二字,封号全称为昭贶灵惠 通应显佑侯。庆元二年(1196)改封灵济公,过了四年又加“广泽’’二字,嘉泰四年(1204)加“普应”二字,至嘉定元年(1208)进封至顺利王。嘉定十六年(1223)因知州齐硕之请,朝廷加称“显应”,号显应顺利王。应该说,这位城隍爷的地位是够显赫的了。在台州旧志中,有关屈坦的记述还有一些,如谓屈坦与 其母隐居台州若干年以后,相继化升为龙,相传他们母子便一直在台州做着好事。南宋乾道四年 (1168)朝廷在加封屈坦的城隍诰词中有云:“与母俱隐,既著一时之令名;于民有功,宜应千秋之命祀。”当然,旧志的记载有些神异离奇,受着明显的时代局限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这就是在世人的心目中,凡是为地方、 为百姓做过好事的,无论是人还是神,都必然会受到他们的尊敬和称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