斋戒,武当山道士坚持斋戒,帝王、臣僚上山祭神,也要实行斋戒,不得坏了规矩。清规方 面,武当山各宫观均有约束,现存碑文可查的有:紫霄宫混元宗教临时监院清规例,紫霄宫 混元宗坛清规榜,太和宫清规榜,自在庵条规,五龙宫条规,南岩宫条规等。
仪节,武当山各派大同小异,但均十分重 视。出家仪节,是指道士们舍家观居入道时必须经过的一种仪式。一般入道时先拜师,经严 格考验三年,品行被认为合格,始举行仪式,正一道称之为“绾巾”,全真道称 之为“受戒”,而后取得道衣、道帽、道牒,始成为正式道士。出家传度仪,即 出家受戒仪式,根据《太上出家传度仪》规定,其仪式分为十九个程序。传授经戒仪,即传 授经戒的仪式序次。第一为序次经法,即必须读的十种经书序次;第二为传授斋法;第三为 请师保法;第四为书经法;第五为书表法;第六为书三师讳法;第七为办信构法;第八为授 度所需物法;第九为衣服法;第十为诣师投辞法;第十一为斋仪增损法;第十二为斋竟奏表 法;第十三为表本法。入道修道仪,即入道受持后,依照所受经法程度,授予冠服品位及称 号的规定。如元明两代,道士中最高称号为“真人”、“真仙”,由 皇帝册封;次为“法师”、“炼师”。清以后称“弟子” ,初学道者,男7岁号录生弟子,女10岁号南生弟子;已成夫妇者,男称清真弟子,女称清信 弟子;出家禀承戒律者,称智慧十戒弟子;得初真81戒者,称太上初真弟子,号白简道士等 等,之后还有更高层次的修行及称谓,其品位不同,衣着亦有不同。
履饰,武当 山道士足穿素色双梁鞋、十方圆口鞋等;其袜为白色布缝制,称“水袜”。
住观仪,《重阳立教十五论》、《正一威仪》均有住观规定。清代后有王常月所 著《初真戒》,对出入、事师、听法、坐卧、作务等,均作严格规定。
道服,指 对道士的衣着规定,流传至今的有法衣、戒衣、道袍、衲衣等的规定和名称。
头 饰,武当山道士冠簪有金、银、玉、骨、木等质地。道冠有偃月冠、莲花冠、三台冠、五岳 冠之分。道巾有九种:混元巾(又称纶巾)、三教巾、九梁巾、冲和巾(多为老年道士戴用)、 逍遥巾(少者戴用)、帽巾(又名包巾,寒冷时用)、浩然巾(雪时用)、紫阳巾(平时用)、一字 巾(束发用)。礼仪武当山道教主张“慈悲为怀”,“以礼相待”,忌 “轻言狂语”、“举止不雅”、“为人轻慢”、“斗 戏恢谐”、“衣着不整”等不礼行为。其礼节有:叩首、顿首、稽首、鞠躬 、作揖等。祀神、拜祖、拜师时,施叩头、顿首、稽首礼,讲究三跪九拜;对长者作叩头礼 ;对同辈和知己以作揖表示礼貌;对初识者或游人行虚掌抱拳礼。
葬仪,道士逝世,称为“羽化”。道士羽化后,要在朝拜殿或东西道院举行葬礼 仪式。明清两代上层道士羽化后,有两种葬法:一为坐缸,即封缸后而葬之,堆成坟山,砖 石建塔、立碑;二为棺葬,葬法与前同。一般道士羽化后,与民间葬法相同。
道术及道教活动,道术又称方术、 法术、仙术,是道教修身养性,祈神超度和镇妖避邪的手段。演道谓之行术。武当山道教的 方术中,外丹、方药对中国医药学有一定价值,内丹、辟谷、导引等,处理得当,在不同程 度上可以祛病强身。企图达到长生久视,得道飞升则属教义理想。至于道教的祈祷、镇妖、 祈雨、捉鬼等,则表达了其信仰程度。武当山道教主要道术有:斋醮、外丹、内丹、辟谷、 导引、符箓等;其宗教活动主要有:清修功课、建醮、朝山进香等。
外丹,陈师 道注苏轼《送蹇道士归庐山诗》曰:“道家以烹炼金石为外丹,龙虎胎息,吐故纳新为 内丹。”外丹,即用铅、汞等矿石掺和草木药,用炉鼎烧炼,以制成 “长生不死 ”的丹药。道教相信服食丹药可以“成仙”,叫“仙丹术”,炼 成丹药可以化黄金,叫“金丹术”,通称为炼丹术。因服食丹药者,死者不少, 故在武当山以修炼内丹为盛。
内丹,内丹之法源于行气、导行、胎息等术。真武 是修炼内丹的典范,炼至全体通透、三花聚顶,最后“飞升成真”。张三丰亦是 修炼内丹的集大成者,有“无根树” 说,不仅“得道成仙”,而且创 立了武当内家拳,成为内家派始祖。内丹术主要是修炼道士把下丹田比作炉鼎,精为水,意 为火,炼精成气,炼气补神,到一定程度精气神聚而成丹,以致达到“长生久视 ”之目的。现存武当山道教内丹修炼图三幅,曰:《内景图》、《修真图》、《玄机心 法图》。
清修和斋醮,为武当山道教活动,分为清修和斋醮。清修 分早坛功课和晚坛功课,是道众日常必修功课。道教认为“朝夕诵念”,乃 “出家之上事,丈夫之道德,”是“升仙之梯蹬”。斋醮法事,亦称 作道场。因建醮要设坛,众经师在坛上按规定程序进行,故又称“坛醮”。斋醮 即供斋醮神,借以求福免灾。其法为净心洁身,筑坛设供,书表章以祷神灵。元、明二代朝 廷经常遣臣到武当山建醮,或诏道士入宫建醮,其名为祈福禳灾、安镇宫廷、祈雨、祈雪、 祈驱虏、祈避瘟、祈除妖等,其意则在祈永保皇权巩固。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的生日与 “真武生日”同为三月三日,故“岁遣使以是日建金箓醮”。此后历 朝历代便以真武降生日作道场,行斋醮盛事。并于每年的九月九日,即真武的飞升日也要建 醮祭祷。明朝历代帝王频繁派人到武当山建金箓大醮祭祀真武,祈求福佑,耗资之巨,祀典 之隆,人员之众,以及主祭官职务之高,在武当山道教史上都是空前绝后的。
朝山进香民间信士到武当山向真武帝进香,称“朝圣” 。朝山进香,多为许愿、还愿者。还愿的方式很多,主要有供献物品,捐资出力修庙修桥、 定期朝山、苦行朝山、长期或终身素食等。朝山进香在武当山已有千年历史。明代中后期, 南直隶苏州府民众每年春天集中上百艘船只,组成进香船队,溯江而上朝拜真武。清代以后 香客多为湖北、河南、陕西、四川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等 省的善男信女,初步形成“南崇武当,北尊少林”的地域格局。建国后,尤其是 改革开放后,中外游客骤增,台湾、香港等地供奉真武大帝的道观纷纷组织其信士朝山进香 ,其盛况亦是空前绝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