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腊之辰
地腊之辰(此日可谢罪,求请移易官爵,祭祀先祖,挂钟馗像、天师像,以驱鬼崇)
端午节是道教五腊中的“地腊日”,其是道教五斋祭日之一。
五腊
据《云笈七笺》记载:
正月初一(春节)天腊,此日五帝会于东方九炁青天;
五月初五(端午节)名地腊,此日五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;
七月初七(乞巧节)道德腊,此日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;
十月初一(寒衣节)民岁腊,此日五帝会于北方五炁黑天;
腊月初八(腊八节)王侯腊,此日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。
《天皇至道太清玉册》称五腊日为“五帝攒会之日,此日酆都北阴天帝考校鬼魂,查生人祖考及见世子孙所行善恶,以定罪福”。此日皆累生人,宜当醮谢,须凭法力祭祀,追赎涂苦,一一得福,常日祭祀,不可享也。
五帝
五帝为开天辟地之前的先天神灵,所以又称原始五老,五老天君,五老上帝。即:东方青灵始老上帝、南方丹灵真老上帝、西方皓灵皇老上帝、北方五灵玄老上帝,中央玄灵元老上帝的合称五帝。上统九天之炁,精从星宿,对应五岳(泰山、衡山、嵩山、华山、恒山),降在人身则为五脏神君。在道教神仙体系中,地位尊崇。
酆都北阴天帝
《洞渊集》载,酆都在北方,癸地为鬼户,死黑之根,山高二千六百里,周回三万里,其山有洞宫,皆鬼神之都。山内外各有十二宫,合为二十四阴宫。主考罚罪魂之所,其三官、九府、二十四狱。所以,在《上清天蓬伏魔大法》中,酆都大帝又称北方癸地酆都罗山五灵玄天北帝神君。
酆 都 寶 誥
誌心皈命禮。
北陰都府,糾討倫宮,職領幽陰,權司考掠。別人間之私曲,辨塵世之賢愚。斬絶貪慳,消除愛欲,化頑歸善,使惡回仁。大悲大願,大聖大慈,洞陰元滋天君,北陰酆都(fēngdū),神威大帝。
道教神仙
地腊,五帝(五老):东方青帝、南方赤帝、中央黄帝、西方白帝、北方黑帝校定生人官爵,血肉衰盛,外滋万类,内延年寿,记录长生名字。此日可谢罪,求请移易官爵,祭祀玄祖。其日不可伐损树木、血食,可服气,消息四大。—《赤松子》
可见,五腊的五月初五——地腊之辰也是道教醮谢祭祀的重要节日,在这一天应在礼敬神明祖先的同时反省自己的言行德行,为善去恶,进于同道。地腊之日,诵持五帝五老上帝宝诰,祈请五帝解五方厄。道教认为一年中的这几天是良辰吉日,适合祭祀祖先和诸神以获得福佑。
学道修真求生之士,此日可斋戒沐浴,朝真行道。今故明传妙旨,可宜勤行之……
地腊之日,诵持五帝五老上帝宝诰,祈请五帝解五方厄。虔诚上祈以获得福佑,延生赐福。
五帝寶誥
誥
五帝寶誥-(五老上帝宝诰)
至心皈命禮。
玉光境內,寶蓋會中。為始祖於諸天,憫凡夫之短景。請披靈蘊,詣金闕而諮禁戒之儀。恭對慈顏,出玉篇而受光明之咒。禦乾坤於不約,制劫運於無窮。符命所臨,蒸民獲壽。大悲大願,大聖大慈。天地始祖,五老上帝天尊。
至心皈命禮。-又诰
陰陽始祖,天地根原。受誥命於玉皇,秉咒章於靈寶。采書錦箓,吐五炁之精華。赤幅丹囊,發三光之晃耀。簫歌於寒靈殿內,飛步於紫微宮中。煉度身形,鎮驅妖邪。大悲大願,大聖大慈。五靈五老上帝,度人護命天尊。
至心皈命禮。-又诰
一炁呈祥,五帝凝精。傳太極之樞機,顯揚至道;授皇圖之巨細,開拓金丹。聚五行而布五炁,總百脈而通百骸。箴規金木水火土,校訂青黃赤白黑。監臨天地人三才,執扶上中下七圖。足步天罡,手抉地煞。掌運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,蔔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爻彖偶奇。造化不爽於精神,形骸固蒂肺腑清明;灌溉甄盈於宇宙,神伏玉液道體推尊。大悲大願,大聖大慈。洞靈宮中,蒼老上聖。五德應號混元一陽,無上真仙,玄靈五老上帝。
五腊
中国传统节日中有“三元五腊”的说法。《说文解字》云:“腊,冬至后三戌,腊祭百神。”后,百姓在合祭众神时也祭祀祖先,在南朝时把农历十二月八日定为“腊日”,即“腊八”。道教引伸“腊”的意义,认为每年有五个腊日是道士修斋的好日子。
赤松子章历》卷二称:
王长谓赵升真人曰:”子知五腊日乎?“
赵升真人曰:“吾于鹤鸣洞侍右,闻先师与郁华真人论之,五腊日者,五行旬尽,新旧交接,恩赦求真,降注生气,添神请算之良日也。此日五帝朝会玄都,统御人间地府、五岳四渎、三万六千阴阳,校定生人,延益之良日也。学道修真求生之士,此日可斋戒沐浴,朝真行道。今故明传妙旨,可宜勤行之。”
朱法满在《要修科仪戒律钞》卷八〈斋日钞〉条引《圣纪经》称:“五腊通三元,名八解日,皆可设净供,建斋求福,兼祀先亡,名为孝子,得福无量。余日名为淫祀,有罪。”
据《全真礼斗清静科仪》(大梵延生斗仪)卷后所载,五腊、三元、八节是全真礼斗的斗期之一。
三官大帝
赐福赦罪愆
赤脚大仙
降福在人间
三官大帝:即天官、地官、水官,亦称”三官”,又称”三元”
《赤松子章历卷二》载:三元日,正月十五日上元;七月十五日中元;十月十五日下元。三官大帝分别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洞灵元阳紫微大帝;中元二品赦罪天官清虚大帝;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。”并称”得道神仙,皆从三官保举;下方生人,但持三官宝号,能除厄难”。
端午节与道教
“五月五日午,天师骑艾虎。赤口上青天,百虫归地府。”这段俗谚生动描绘了张天师在端午期间为百姓驱魔求安的形象,可见在百姓心中,将天师和端午联系在一起由来已久。
对我们而言,端午节不仅是一个轻松假日,更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,让我们重拾一份精神文明的信仰。
过端午节,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,由于地域广大,民族众多,加上许多故事传说,端午节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,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。它最初是古人祛病防疫的节日,如今变成了一种民俗文化的展现。女儿回娘家,张贴天师符,挂钟馗像,吃粽子、赛龙舟、插艾草、挂菖蒲、佩香囊、雄黄酒……
以上这些习俗中许多都带有浓厚的道教色彩,其中张贴天师符和钟馗镇邪图、 挂菖蒲、插艾草等习俗源自于道教。
早在北宋时,民间就流行端午画天师符,明清基本上沿袭了这一传统,每到端午节,“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,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,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,悬而售之,人们争相购买,粘之中门,以避祟恶”,可见,明清时期粘贴天师符咒已经成为端午节的通例,甚至直到现在,江南一带五月刚开始就在厅堂内张贴天师符、钟馗捉鬼图等,直到六月初一才取下。
在门上悬挂艾草、菖蒲,是端午节驱毒的另一种方法。在端午这一天,人们要到野外去光着脚踩踏青草,预防病痛,还要采集艾草,悬挂在门上,这样既能借艾草的香气辟毒,因为艾草煎汤洗浴能治某些皮肤病,而将干艾草点燃后其烟雾可以驱蚊蚋。除艾草之外,民间还有悬菖蒲的风俗,对于菖蒲的药用功能,道书中说菖蒲是“水草之精英”,并详细介绍了菖蒲的采摘、炮制、服食的方法。
道教对端午习俗的影响也体现在饮用雄黄酒这一点上。从唐代以来,我国大部分地区在端午节时都有喝雄黄酒的习俗。雄黄,具有杀百虫毒的功效,对于雄黄酒,《道藏》中说服用过之后能使“腹中三虫伏尸皆去,使人有威武”正是道教对雄黄酒的推崇,使得民间十分看重其作用,并逐渐形成了端午饮用雄黄酒的风俗。
端午节可以佩带一些香包,这样能够防病健身,又可以驱邪,香包里的有的是中草药,也可是雄黄、朱砂,也可以是避邪的符。过去香包是用五色丝线缠成,或用碎布缝成的,内装香料(用中草药白芷、川芎、芩草、排草、山奈、松、高本行制成),佩在胸前,香气扑鼻。可以驱邪醒脑,为你增加运势。
儿童最容易遭受疾病侵袭,所以,儿童服装上出现五毒图案最多,甚至出现专供儿童穿用的五毒衣。天津旧俗给幼儿穿五毒衣、五毒鞋。据说这样可以免除疾病,兼防蚊虫叮咬。
古代的宗教人士利用民间习俗,把五毒图案正式製成“五毒符”赠给施主。清初庞嵦《长安杂兴》诗云:“一粒丹砂九节蒲,金鱼池上酒重沽。天坛道士酬佳节,亲送真人五毒符。”这是道士所为。清代顾禄的《吴趋风土录》又记载了尼姑也製作五毒符:尼姑们在尼庵里用五色彩笺,剪出蟾蜍、蜥蜴、蜘蛛、蛇、蚿(一种类似蜈蚣的多足虫)的形象,赠送给她们的施主。施主们回家贴在门楣或床边,据说能够驱赶毒虫,称为“五毒符”。由此可见,道门、佛门都参与到端午民俗活动之中了。
转载分享功德无量
免责声明:
图文部分资料由网络资料整理编辑,
版权归原作者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