它是我市现存的最古老的植物,也是最古老的树木,为国内所稀有,由于种植于隋代,所以也叫隋樟。在我市城隍庙边上的院子内,近1400年的古香樟, 正伸展着它的新枝嫩芽,一派春天的景象。过往的游客,无不驻足留影。
这棵隋樟在文革时期雷击后只留了半片躯壳,“壳”的厚度仅65厘米,不足原来树干胸径322厘米的六分之一。免遭灭顶之灾而幸存下来的残体如今高达13米,却仍然干粗枝盛叶茂,昂首挺立于山巅。世人对它老健的风姿和顽强的生命力,赞叹不已。树的东面立着一块碑,碑文介绍了树的风貌和它沧桑经历,被誉为“树中之冠、古城一宝”。
关于隋樟的历史:早在公元257年设置临海郡时,首任太守屈坦,在龙顾山腰(今台州卫校)建了官署。317年东晋建都南京,陆路交通逐渐发展,临海是北上、南下、西进2条道路的交汇点,郡治回迁。400年前后,孙恩几度进攻,太守坚守龙顾山击败之,山亦更名大固山。589年,隋平南陈,废临海郡,各县地城并入临海县,并“以千人护其城”;二年后“置临海镇于大固山”,这个“镇”是军事机构,镇将的级别与太守相同,且兼管民政事务。
隋樟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种植的,成了以后1400年历史的见证。公元621年(唐)设置台州,并建州城隍庙,奉屈坦为城隍之神,其地俗称城隍山。1354年(元)方国珍“建国称王”,庙改建为金銮殿。1657年(清)郑成功攻克府城,九月八日登上城隍山眺望。
而许多临海人的记忆里都有隋樟,一位今天45岁的陈先生告诉录者,小时候,这里曾经是他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玩的地方。他还记得,那时候的树干都还存在,树洞很大,他和小伙伴们经常在这里爬进爬出,嬉闹玩耍,玩捉迷藏等。陈先生说,这棵树被雷击后,曾经萧条过,那仅存六分之一的树干也让很多人为它的存活捏一把汗,但让他高兴的是,如今越长越有活力,显然是奇迹般地生存下来了。
隋樟静静地站在那里,一身古风,一身沧桑。它朴雅、苍迈,但依然蓬勃;它深隐、谦恭、沉静如一位彻悟的隐士。它的气魄与风度,它的年长与历史,都赢得了人们的爱护和尊重。现在,隋樟前面的护栏上,已经绑满了许愿的红丝带,护栏装上了铁索,而人们与隋樟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